近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態環境部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,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。
治理塑料污染,普通消費者可以發揮什么作用?禁限部分塑料制品是“一刀切”嗎?禁限后,有哪些替代產品可使用?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。
塑料制品替代方案多種多樣
2007年年底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》,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,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、銷售、使用厚度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,所有超市、商場、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要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,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。該政策被國內外媒體稱為中國的“限塑令”。
今年1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態環境部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,提出到2020年底,直轄市、省會城市、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、超市、藥店、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,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,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;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。
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介紹,近日印發的《通知》對推進塑料污染治理進行了再部署、再動員,同時也明確了工作的細化執行標準。根據《通知》及細化標準,不可降解塑料袋是指商場、超市、藥店、書店等用于盛裝及攜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,不包括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,用于盛裝散裝生鮮食品、熟食、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、連卷袋、保鮮袋等。
“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,當前許多消費者已經養成了自備購物袋的習慣?!睆堺惥f,塑料購物袋的替代方案是多種多樣的,比如很多商超為消費者提供無紡布環保購物袋、紙質購物袋,以及對環境友好的可降解塑料購物袋;一些書店采用簡易的牛皮紙包裹取代購物袋,收到了較好效果。
另外,在一次性塑料吸管方面,張麗君表示,一些餐飲企業通過改造冷飲杯蓋,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“吸管+杯蓋”組合,較好地替代了飲品的吸管功能。同時,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產品也在積極生產和應用中,相關產品逐漸成熟,可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撐。
生產方式和消費習慣轉變有緩沖期
禁限部分塑料制品是“一刀切”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認為,《通知》充分考慮到社會應用場景、行業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剛性需求,對特定場景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特殊需求進行豁免,為企業生產方式和消費者消費習慣轉變提供了緩沖期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德元表示,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,在一些特殊時期或特定場景下,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。因此,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搞“一刀切”,需要對特殊情況進行適當豁免。
“《通知》細化標準在一次性塑料棉簽的禁止使用上,就充分考慮到了醫療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,對醫療器械類塑料棉簽進行豁免?!睆埖略f,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、防汛救災的特殊需要,細化標準明確,在應對自然災害、事故災害、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,用于特定區域應急保障、物資配送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。
在張德元看來,塑料污染治理既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推進,也要兼顧實際生活中的可行性,循序漸進,實現科學管理、精準管理和動態管理。
塑料污染防治需要社會主體廣泛參與
“一家連鎖快餐企業已于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?!睖刈趪f,塑料污染治理涉及范圍寬廣,需要行業積極探索實踐。
溫宗國表示,塑料污染防治需要營造社會主體廣泛參與、共抓共治的良好氛圍。包括塑料制品生產廠商、使用廠商、平臺企業、消費者、回收利用廠商、政府、公眾等在內的所有產業鏈主體,均需進一步明確應承擔的治理塑料污染的環境責任,達成共同應對塑料治理難題的共識。
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凱認為,電商、快遞企業要從倉儲、包裝、運輸、末端配送等各環節展開“綠色”建設,推廣可循環包裝、免膠帶紙箱、瘦身膠帶、全生物降解袋等,逐步擴大可循環快遞包裝使用范圍;積極打造綠色供應鏈,構建倉運配全鏈條的綠色發展模式。外賣平臺要從源頭減量,推動包裝升級以及下游回收分類與循環利用,免費投放全生物降解塑料袋,引導平臺商戶使用生物降解包裝。
“零售、餐飲行業停止使用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,可能會對傳統的消費方式產生影響?!睆堺惥f,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,減少塑料污染,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,也是每個消費者應盡的社會責任。消費者可以在日常消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產品,從身邊小事做起,逐漸養成適度消費、綠色消費新習慣。